-
佛教尤其重视家庭关系,佛陀在《善生经》、《大宝积经》、《优婆塞戒经》等诸经典中,均有佛陀教导信众如何实践家庭伦理的记载。现代人间佛教所提倡的,也正是以佛陀的人本精神,从自己家庭的人际关系、经济生活、家居生活等做起,健全家庭,建设人间净土。
-
佛陀教导弟子应感念父母亲的深恩厚德,除了应让父母衣食不缺,随时禀白行为、去处,不令父母担心,以及恭顺不违正令之外,引导父母向于正道,远离烦恼,现生安身立命,未来有信仰的依止,才是根本的孝顺之道。
-
对待世间的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家室、亲属等,应恭敬慈爱,和颜悦色,彼此沟通往来,不相憎嫉,或生气对立。至于婆媳、妯娌之间,若能认识因缘法,双方知进知退,自他互易立场,便能消弭不必要的隔阂与揣测。
-
为人夫、为人妻者应当相敬如宾,真心坦诚,体贴赞美,互相关心,命运关联,共同成长。
-
父母教育子女时,应培养其感恩、接受、忍耐、礼貌、合群、勤劳等美德,以同事摄,尊重子女的人格发展,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仰及价值观。
-
财富是居家过日子的基本条件,人人希求安泰富有。在经典中,佛陀固然以毒蛇比方黄金,但从未反对以合理的途径赚取净财,所谓「有钱是福报,会用钱才是智慧。」只用于正途,都是累积福德的资粮。因而,佛教除了建议赚取合理的财富以外,更应进一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。
-
合理的经济生活包括「具有正当的职业、财富运用妥当、以及懂得开源节流」等。在《般泥洹经》、《杂阿含经》和《心地观经》中,佛陀都说到,智者居家应恭俭节用,合理消费,一分作为平时家用,一分贮存以备急需,一分协助亲戚朋友,一分施舍培德。假如懒散松懈、赌钱嬉戏、喝酒放逸、饮食无度、亲近伪君子、邪淫浪荡,金钱便会很快的耗用殆尽。
-
佛陀告诉我们财富为五家共有,终有散坏的时候,能够施舍结缘,具有信、戒、惭、愧、闻、施、慧、六度、四摄等法财,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更多的财富。
-
对于衣著,佛教主张衣服为遮蔽身体之用,不必奢华讲究名牌,也不需故穿破烂以为修行。只要整洁、简朴,合乎年龄、身份、场合,效法菩萨以般若璎珞披体,以惭愧道德严身,必能不受物累束缚,展现从内到外、大方而庄重的穿著品味。
-
对于饮食,佛门中的「饭前四句偈」、「过堂五观想」,是鼓励我们以感恩愉快的心情,正意受食,不挑三拣四,狼吞虎咽。《杂阿含经》说:「人当自系念,每食知节量,是则诸受薄,安消而保寿」。只要饮食正常适量,营养均衡,不故意节食,也不暴饮暴食,便能保持身体的健康。在家庭中,全家人更可藉同桌用餐,分享心得,维系感情。
-
选择房子应以安全、坚固为第一优先,空气、卫生、光线、交通等,也是不可或缺的要件。家中布置宜加筹划,避免过多的家俱占据空间。因缘具足者,可以增设佛堂和书房,尤其佛堂可以作为家庭信仰的中心,具有安定人心、弘法修持、提起正念等功能,也提供家人静坐、独处的空间,让身心得到平衡。设置书房可培养家人正当的休闲及良好的读书习惯,藉由阅读,增加知识,扩大学习空间。书籍的选择,以有益身心健康为宜。此外,室内室外的整洁,出入门户、火烛水电的安全,讲话、电视、收录音机声量大小等等,也都是影响居家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。又明太祖的「天为罗帐地为毡,日月星辰伴我眠」的胸襟气魄;维摩居士的「丈室」,十方菩萨乐居其中;可见心中世界的大小,也是居住的条件。
-
随著科技的进步,交通往来已成为生活所需。无论搭乘哪一种交通工具,开车或乘车者,皆应注意安全及礼仪,让每一次的来去,都是「快快乐乐的出门,平平安安的回家」。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通,则需靠「真心」为舟船,不嫉妒猜疑,不欺凌诈骗,以诚恳开阔的心与人广结善缘,人际往来必能「去处尽通」。
-
佛教家庭每位家庭成员都应该明白,人有生老病死,这是大自然的法则,所以我们不可身患疾病却不肯就医,宁愿相信鬼神也不愿相信医学,这是不正确的行为,凡人有病,应就医诊治,不可迷信乩坛谶语。若精神不宁,求佛加被,当依法忏悔。
-
佛教家庭凡遇庆吊喜丧等事,当遵佛制,破除陋俗及一切迷信恶习惯例,以庄严节俭为原则。庆丧宴客,均宜素食。遵守佛戒,各依佛法努力修持,以符合菩提眷属真谛,至于丧事,更应遵佛制,念佛助生,实行火葬。尤须戒除世俗烧公据焚楮钱及纸衣纸屋各项无意义之举动。
-
佛化家庭,应当做到最基本的一点,那就是斋戒。这一点很重要,因为佛教提倡不杀生,即可积累功德,所以我们最好也做到这一点,凡有生命不可杀害,能长斋更好,否则当持八关斋或观音斋,或每朔望或诸佛成道纪念日,一定吃素,以示个人崇敬真诚。
-
家庭有传灯的功能,不仅把生命延续下去,更将文化、慈悲、道德、信仰等传扬下去。人间佛教的家庭,便是依此菩萨精神而建立,夫妻不再是冤家,儿女也不是讨债鬼,以正知正见成就菩提眷属,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。
-
人间佛教的大乘菩萨行者,或现出家相或现在家身,皆以发菩提心利他为修行,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、广起四无量心,安置众生。他们以般若空性的智慧「智不住诸有,悲不滞涅槃」,以家庭为水月道场,行空花佛事,自度度他,圆满佛道。所以佛教史上有印度末利夫人以方便法免厨师于死刑;胜鬘夫人发十大誓愿护持正法,饶益众生;唐朝庞蕴居士一家人的潇洒解脱,来去自在;维摩居士「虽处居家,不著三界;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」。他们真正以「智度」为母,以「方便」为父,以「法喜」为妻,「慈悲」与「善心诚实」为一双儿女,建立起法身慧命之家。
-
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,特别是孩子,当孩子成长后,做了错事,造了罪业,那么作为家长,肯定会心急如焚,但你千万别想要代替孩子去受业,例如新闻就曾经有家长替孩子顶罪的事例,最终家长被收监教育,孩子也一样被逮捕归案,所以每个人的一生,幸与不幸,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招感;每个人身口意的行为都会遭感业报,业报是个人自作自受,谁也代替不了。
-
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,有不同的意志,所以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,总是会遇到这类问题,那就是彼此思想上的不统一,即你的思想我不一定欢喜,你的意志我也不一定认同,所以世间就有各种思想、各种学说。我们自由表达,现如今都讲究尊重与包容,不能强迫人家要接受我们的观点,毕竟每个人都应该被包容和尊重。
-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,每天都能看见自己逐渐变得更好,但进步成长是自己的事,别人是无法代替的,只能给予一些意见和帮助,例如我田里的稻秧无助于你地里的麦苗成长,每一个人各自耕耘,有各自的收获,你不能代替我,我不能代替你,各自受报,这是非常公平的公理道义。